作者:沈阳
近日,沈阳律师承办了一起中国留学生在境外被电信诈骗80万元人民币,回国后因涉嫌帮助电诈团伙洗钱被刑事立案的案件。有感于电诈宣传在留学生中存在的盲点,撰写此文提醒中国留学生们提高警惕意识和反诈能力。
案情摘要
2022年10月,在多伦多留学的小王突然接到自称是上海市某公安分局周警官的来电,告知小王的银行账号被吴某某用于跨国诈骗洗钱,诱骗其下载telegram聊天软件,并要求小王在配合调查期间,屏蔽所有陌生来电和短信,整点汇报所有学习、生活及消费转账等事项。此后,一名自称王检察官的人联系小王,以缴纳取保候审保证金为由,骗取小王80余万元人民币(其中,逼迫小王向家人虚构车祸赔偿35万元,编造事由向亲友借款30万元)。
2023年1月15日,小王毕业回国。在小王回国前夕及刚返沪的几天中,周警官和王检察官以证明银行账户清白、协助办案等理由,要求小王接受多人转账后提现至指定银行账户,累计160余万元(含蔡某60万元)。
2023年1月22日,在英国留学的蔡某委托父亲到反诈中心报案,民警次日即到上海传唤小王。因帮助电诈集团转账的行为已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公安机关对小王刑事立案,并取保候审。
因为“傻”才上当?
不要认为被电诈骗过的都是傻子,淹死的大多都是“会水”(认为自己会没事)的。对没有被电诈过的人来说,总会觉得:那些被电诈的人太傻了,反诈宣传铺天盖地,如果是我,不会给他们任何机会。
这句话中,有两个隐含的点:
一是,说这话的人要么没有被电诈过,要么仅被初级版本电诈过,没有被“适配”其工作、生活、认知状态的高级版本电诈过(现实中的例子不胜枚举,下面这个例子中,财务总监对钱的谨慎程度远超普通人,但同样逃脱不了精心适配的圈套),亦或者非常熟悉电诈套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跳出洗脑陷阱。
二是,国内的反诈宣传铺天盖地,人们的反诈意识和能力确实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但境外针对国人的反诈宣传广度、深度、频率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达到国内这般程度。
为了避免反诈宣传沦为骗术指导,下面仅根据上述案件,简单列出电诈团伙获取小王信任的几个关键点:
1、电诈人员使用的是真实反诈民警的照片、姓名、警号
初次接触时,小王对周警官的身份也曾怀疑过。为此,小王做了两件事:
一是百度搜索周警官的姓名,结果显示:周警官确系上海市某公安分局刑警支队反诈专班民警,曾获诸多荣誉——“百佳民警”候选人、道德模范等。小王经仔细核对,周警官的信息、照片等与telegram名片内容完全一致。
二是,多次尝试拨打周警官的办公电话,未果。事实上,拿起电话希望进一步求证时的小王,已经开始落入圈套。
2、电诈人员全面掌握小王众多私人信息
电诈人员不但知道小王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静态信息,连小王之前在国内的旅游路线、住宿信息等动态信息也完全掌握,甚至在聊天中还有意无意的透露出小王在多伦多的租住地址等信息。在小王的意识中,不是公安机关,不可能如此全面地掌握这些私人信息。
3、周密话术营造情境
小王作为留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除户籍、出入境之外的公安工作方式一无所知,有限的认知全部来源于影视作品。周警官和王检察官一唱一和,巧妙设计的话术,有效地营造出紧张、真实的破案情境,一步步引导小王不断被骗。
因为害怕落入陷阱
周警官在自报家门、出示证件、法律文书后,立即用严肃强硬的语气告知小王:你的银行卡被用于洗钱,相关资金系跨境洗钱集团多次转手后的资金,你的名字已列入“监控名单”,即将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逮捕”,因“保密流程”需要,小王必须暂时断绝和所有陌生电话的联系,且不能告诉亲友任何情况。
小王开始觉得有些可疑,但心里又确实十分紧张,尤其是听到对方提到要将其逮捕,而其过了圣诞节就会回国,一想到飞机落地就自己被带走的情形,小王不寒而栗。但小王还是对相关涉案资金情况进行了说明,认为自己完全不知情,希望周警官还其清白。
周警官在迟疑后,认为相关调查事项不在其职责范围,需要将这一情况提交专案组同事——王检察官,由其视情处理。
随后,小王一方面如前所述,核实周警官的真实性;另一方拼命联系王检察官,竭尽所能地说明情况,希望王检察官能够启动调查程序,不要下达“逮捕”命令。王检察官在开始的对话中完全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但随着小王的恳求,逐渐动了“恻隐之心”,同意只做“取保候审”,但需要缴纳“保证金”80万人民币至指定账户,待小王“验证清白”后即可退回。
小王转账后不久就收到了如下“文书”:
此后,诈骗集团认为小王已被“完全控制”,以“费用清查”、“账户审查”等为由,欺骗小王接收其他受害人的转账,然后向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汇款转账,并在每次转账结束后,还“正规”的向小王出具所谓的法律文书。
(上述两个所谓的法律文书在体例、格式、文号、管辖关系、内容逻辑乃至金额等方面漏洞百出)
在外留学生接到疑似电诈电话怎么办?
接到陌生来电,请保持冷静,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一旦你紧张了,你就要想到对方很可能是骗子。以下是一些建议:
1、加强对电诈的了解:多关注使领馆、公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法和套路,警惕陌生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的诈骗信息。
2、加强对国内办案方式的了解:国内办案机关可以依法冻结资金,不会要求持卡人自己汇款转账,也不会要求当事人“不要与家人和朋友联系,以保证他们的安全”。
3、保护个人信息:不要在公共场合泄露个人信息,谨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个人生活细节,切勿在电话里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不要回拨电话号码。
4、增强防范意识:遇到可疑电话或信息,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尤其是涉及到个人财产和安全的问题。遇到来电人以“取消签证”、“上网追逃”等理由制造恐慌的,可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或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热线进行核实。
5、及时寻求帮助:如果发现自己可能陷入诈骗陷阱,要第一时间寻求家人、朋友、老师等人的帮助,或者向当地警方报案,越是瞒着后果越不堪设想;如不幸上当受骗,应立即向国内公安机关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报案,及时冻结止付,挽回损失。
友情提醒:
在信息化、大数据,以及各类黑灰产的助力下,电诈团伙的剧本也在不断迭代升级,被害人画像越来越精确,电诈人员角色扮演和配合越发娴熟。更令人担忧的是,在AI数字人、自然语言大模型的加持下,电诈团伙对被害人的背景分析、性格解析将更加精准,相应的话术引导、文本制作、音视频连线将更加难辨真假。
为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避免成为电诈受害者,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同时,也请广泛宣传反诈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诈骗风险,共同抵制诈骗行为。
(为保护客户隐私,相关人名、地名、单位、时间等均做虚拟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