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章
律师文章
律所动态
律所快讯
律师文章
浅谈中国企业出口贴牌生产防疫物资的风险防范
时间:2020-06-17 10:06 查看:

作者:黄珍


背景简介


中国政府在2020年上半年积极采取各种防疫措施,国内的防疫形式趋于缓和,同时随着复产复工的大力推进,各大企业顺势转型,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防疫物资,不负“世界工厂”的美誉。然而,海外疫情却日益严竣,截止2020年4月3日,全球新冠肺炎病例已突破百万,国外医疗物资普遍奇缺,许多不法商贩却趁机混水摸鱼以谋取不法利益。在此特殊时期,本文就中国工厂出口与“贴牌生产”的防疫物资相关的品牌审核、海关监管、质量责任归属等方面提供风险防范建议,帮助企业避免触碰法律底线,导致经济损失,甚至引起国际纠纷。

“贴牌生产”一词源自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英文原义是“原始设备生产商”。其本质是拥有优势品牌的企业提供产品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设备支持,委托某些具有生产能力和资质的工厂生产出符合其品质的产品并贴上委托方授权商标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目的是为降低制造成本 ,抢占当地市场。

建议防范措施

1. 审核外商提供的贴牌商标相关权利文件

根据《关于对外贸易中商标管理的规定》的相关描述,对外贸易经营者在从事进出口活动中,对他人指定或者提供使用的商标,应当要求对方出具真实有效的商标专用权证明文件或者被许可使用该商标且未超出许可范围的证明文件,并予以核查。

有些不法商贩如果只是商标授权使用者而不是商标权利的所有人,想通过贴牌生产的方式将侵权风险转嫁给中国工厂,因此需要特别注意其授权文件是否明确有转授权的资格。在审核外商提供的商标权属状况或者相关证明材料时,必须确保这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其所在国家的相关网站进行查询确认。值得注意的是,工厂还应审核外商提供的商标核定使用类别与贴牌生产的品牌是否完全一致,否则也不受法律保护。

工厂如果没有对上述情况进行认真核实,后期可能会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产生赔偿责任甚至可能被视为制假售假行为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贴牌生产”涉及的海关监管

而从海关监管的角度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的描述,国家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口。知识产权权利人及其代理人(以下统称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请求海关按照该条例的相关规定扣留即将进出口的侵权嫌疑货物。如果工厂在未审核外商提供贴牌商标相关证书就盲目接受委托贴牌生产以及出口申报,如果涉嫌侵权,海关有权进行扣货并给予处罚,这就造成不必要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因此,建议工厂在接受国外客户委托贴牌生产的订单之前,可以事先登录知识产权海关备案系统查询相关贴牌商标的海关备案情况。若发现该商标已经在中国海关总署备案的,可请求协助确认授权贴牌商标资料的真实有效性,海关依职权进行保护,此时工厂已经生产好货物装柜进港,那么海关有权对该批货物进行扣查。

另一方面,根据商务部 海关总署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0年第5号《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告》(以下简称5号公告)的相关描述,出口与冠状病毒相关的防疫物资,须提供书面或电子声明,承诺出口产品已取得中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

这可以理解为“贴牌生产”的工厂在出口防疫物资时,不仅要有医疗器械经营资质,还要有符合要求的生产许可以及相关医疗产品的备案注册证明,这些材料旨在证明该中国工厂为国内具有生产防疫物资资质的合法生产企业。

3. 质量风险责任归属


近期出台的 “第5号公告”的相关描述指出,中国工厂在出口申报防疫物资时,要向海关递交产品检验报告、产品质量安全书或合格证等相关产品质量证明,以及符合进口国市场准入制度的相关证书,并对产品质量承担责任。这种情况是将中国工厂处于质量风险的不利境地。因为贴牌生产的实际情况非常复杂,责任承担不能一刀切。按照国际惯例,如果是品牌授权方掌握的产品核心技术参数,提供主要原材料,并设计质量检验监督标准流程等关键过程,反之,中国工厂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非常小,在这种情况下,产品质量责任应由品牌方承担。如果产品的不合格是因为工厂的自身原因造成的,比如没有合法的资质或足够的生产和储备能力等,那么工厂应当承担由此导致的产品质量责任。然而,防疫物资又不同与普通物资,由于各个国家市场准入标准、生活习惯、法律法规的差异都会给生产防疫物资的中国工厂带来风险和困惑。

因此,建议在“贴牌生产”协议中设立中国工厂和品牌方对产品质量责任分担的条款,一方面明确工厂应达到品牌方要求的产品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明确中国工厂在对外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之后要求品牌方对其不符合国情的生产工艺或生产标准产生的行为而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承担最终责任。

结束语

对于大多数贴牌生产的中国工厂而言,既不掌握生产核心技术,也无法进入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只能赚取少额加工费,还要承担随时会发生的品牌侵权风险、产品质量风险等,正所谓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中国工厂应把握此次国际市场大量采购中国防疗物资的契机,积极转型,从由简单的贴牌生产向自创品牌、技术革新、自主营销,大力推广中国标准和中国品牌,同时要充分了解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和进口国的惯例和法规,才能让“中国制造”走得更远。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为个人观点,所列案例、各法律法规条文均为相关政府机构网站、新闻报道收集汇编而成,仅供参考。如有最新政策的调整,具体以国内外官方解释、发布为准。

联系电话:400-6655-666